2013年8月8日星期四

【颜丹】从一位选择当城管的名校毕业生说起

免翻 墙 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2013年08月09日讯】近日,一位毕业后毅然选择 加入“”行列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闯进了人们的视线。一时之间,“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城管”的新闻成为街头巷尾竞相热议的焦点。在遭遇700万毕业生同时择业的最难就业年,一位大学毕业生如能顺利谋求到一份可以勉强糊口的工作,也实属不易。然而颇为惹眼的是,这位从清华毕业的大学生所拥有的高学历与收入偏低、口碑不好的城管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那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坚定的声称,“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云云,但人们始终在质疑这样一个问题 :从中国 一流大学毕业的人才真的需要这般“委身下嫁”吗?若真如此,那中国高校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初衷和使命岂不成了一句笑谈?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此意并非在于对各行各业进行高低贵贱的划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只是“术业有专攻”,大学开展不同专业的深入研究,所塑造和培育的人才必定是能够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且能够成为完全适应并继续推动其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无论那位清华毕业生在大学学习的曾是一个多么不为社会所需的冷门专业,他也同样付出了寒窗苦读,刻苦钻研的时间和精力,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和师资力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昨日师生的共同努力却换来今时今日的学生放弃所学,另谋它业的结果,这是不是有点像衣服系错了扣子,“猴吃麻花——满拧”的感觉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个案代表不了整体情况,毕业于一流名校的大学生大部份还是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归宿”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学历对于就业还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而事实上,一些统计数据就明确显示出,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实际。西南财经大学就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失业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出现攀升的态势。在中国,接受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程度的青年失业率仅为4.2%,初中及高中约为8%,大专迅速增至11.3%,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失业率则进一步升高,达到 16.4%,远远超出平均水平。可见,“高学历”这个人人钦羡的光环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中也失去了锦上添花的效力,成为中看不中用的一纸空文。


此前对于网上爆出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就有人调侃说,“卖猪肉还需要北大的文凭吗?要不要再考个研究生,博士什么的,更充门脸”。事实上,对于这样的个案,网上早有人进行了汇总和盘点,类似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此外,在繁华都市的街头,满大街摆地摊的身影中也不乏在读大学生以及找不到工作的高学历毕业生。众多大学生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我们看到错位的就业状况早已不再是个案,而是一种愈演愈烈、愈陷愈深的发展趋势。


由此足以证明,中国的大学教育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是严重脱节的。除了一味开放扩招政策使进入大学的人数瞬间激增,从而导致就业压力之外,各级院系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规划,以及教育者能否恰如其分的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都将是直接导致学生能否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国的各个高校都能给予自己精准的定位,且职责明晰,目标明确,那么,在此接受教育的学生们自然能发挥所长,沿着正确的方向,找寻到真正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就业机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再看那位即将从事城管工作的清华毕业生,在面对周遭嘲弄其“疯狂”时,竟脱口而出“再不疯狂就老了”的惊人之语,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豪迈与洒脱。尽管这种无畏人言的洒脱让人有些钦佩,然而他的话语 之间仍然让我们感觉到,他的选择并非是出于冷静思考的内心所向,而是压力之下一时情急的被迫之举。也许这也正是当今中国莘莘学子的最大悲哀。在早已沦为“谋利集团”的象牙塔里,人们拥有的不再是求知的热情,坚守理想的淡定,面对选择的理性,而是一种或为谋利,或为谋生的疯狂。或许,对于无法正常思维的大学生来说,只有闭上眼睛忘我的疯狂,才能让自己在面临无奈的选择时少一分痛苦,多一分坚强。



本文标签:,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omments/20130809/161445.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