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星期三

企业家扎堆移民“被逼上岛” 直叹大陆没法留


在流动性紧张银行都缺钱的情况下,融资难度企业只能谋求海外 上市融资。但政策为寻求海外上市的民企设置了一堵“玻璃墙”,导致企业家被迫先移民到一些岛国再做打算。(SONNY TUMBELAKA/AFP)


除央企和国企外,其他企业融资在中国 大陆 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在流动性紧张银行都缺钱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谋求海外上市融资。但中共政策为寻求海外上市的民企设置了一堵“玻璃墙”,导致企业家被迫先移民到一些岛国再做打算,而中国大陆经营环境恶化则是企业不愿意留在大陆的另外一个原因。


中共政策让守法企业不知所措 对违规企业形同虚设


对于民营企业家们来说,为求企业发展而寻求上市融资不足为奇。也正因此,当大陆股市跌跌不休,美股市场被做空狙击时,中国企业家们准备转战港股市场。只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由中共商务部在大陆发布形同虚设的“10号文”在港股市场中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大山。


中共商务部在2006年与其他5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10号文”。其中规定,红筹上市模式中企业和个人前往境外设立公司必须到商务部报批。


有企业家形容中共这一政策,让守法企业不知所措,对违规企业形同虚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为所有寻求海外上市的民企设置了一堵“玻璃墙”,看似有路可走,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走得通。而另一方面,面对大量不经审批、强冒违规风险海外上市企业,这一法规出台以来却从未追究、处罚过任何一家公司。


根据中共商务部规定,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只在一年内有效。而对客户来说,往往从私募到上市成功就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企业上市的主动权如果不由自己掌握,即将承担因强行干预而产生的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并且根据“10号文”的相关规定,从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后收购大陆公司的重组过程,到公司在境外上市交易,都要通过商务部乃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这实际上增加了企业境外上市的难度,甚至可以说是堵死了关联并购、换股并购等主要海外上市的必经之路。


中国企业家被逼上岛


回顾“10号文”的出台不难发现,其中不乏中共的商务部、证监会、国资委、外汇管理局、工商局和税务总局等众多部门的身影,但企业家们的心声却始终没被采纳,使得政策缺少可操作性。


尽管学界和企业界对于“10号文”限制民企海外上市不断进言,但中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近期仍未听闻商务部调整这一政策的任何消息,至于何时会作出调整,仍无具体时间表。


同时因为的示意,交易所有着否决企业的权力,一旦被香港联交所否决。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为筹备上市所支付的费、审计费、投行费用等数千万元的成本将打水漂儿。而从“10号文”出台至今,还没有一家内地企业获得过审批,因此无人能轻易登陆港股市场。


然而民营企业家们并没有放弃,为了登陆港股,他们各出奇招,绕道而行,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大家无奈的发现,想要绕过这一封堵中国人的政策,只能变成外国人。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这些小小的岛国,无疑是赴港上市企业家们的移民新宠,一步到位,条件宽松,投资额低就可以获得移民身份,让包括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和谐 汽车董事长冯长革等众多企业家趋之若鹜。


据大陆媒体2月12日报导,移民中介称,2012年年中的时候,圣基茨接纳的中国移民还不到20人,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倍,“其中很多上市公司的客户都说自己是被逼上岛的。”这样的移民客户不在少数,他们从不在岛上常住,也无心欣赏当地怡人的风景,仅仅是需要一个移民身份而已。


企业家无奈的同时还得面对风险


企业家们的移民之旅充满无奈,尽管中国企业家们获得了该国国籍,而由于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中国企业家们取得外国国籍的同时,也代表着放弃中国国籍,以及相应的商业机会。


比如未来 涉及到矿产、能源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的投资,也可能因为企业家是外国人身份而丧失投资机会,这些都是企业家们不愿意面对的。如果不是形势所迫,没有人会出此下策。


中国、经济局势动荡导致移民潮已再起,随着等热门移民国的移民政策不断变化,移民到这些国家变得越发困难,因此许多中国的富豪在选择 移民国时越来越谨慎,因此一些小型移民国也在逐渐显露头角,先获得一个外国人身份再做打算成为共识。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jwbln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