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陆记者:天哪!陈光标这个所谓〝首善〞让人抓狂










点此看大图片
陈光标雇骂报社骂记者,显示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Getty Images)

编者按:陈光标,这位常被与〝作秀〞一词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中国 首善〞,随着其近日在纽约上演的又一场〝慈善闹剧〞,再次被推到了舆论风口。其带来的两位〝自焚 伪案当事人〞--郝惠君、陈果母女俩,再次把全世界的眼光引到一手制造的2001年〝天安门 自焚伪案〞上,而最终结果,也许并不为中共所待见,因为这一世纪伪案 已被海体揭露的体无完肤。


虽然陈光标此波高调舆论造势所掀起的要购买《纽约时报》闹剧,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揭晓,但陈光标这个与中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慈善家〞背后,到底还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刚刚离世的另一位慈善家邵逸夫,赢得万人尊重,而陈光标却满是争议?


2011年,《中国经营报》曾质疑〝首善〞陈光标,刊发《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剖析其高调慈善背后的玄机。如今虽过去两年多,争议仍在。其中的诸多内幕 ,近日再被该报主任编辑李宾整理成文,并在《网易 UGC精选》进行连载。其中李宾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一个人做慈善这么高尚的事情却让别人反感至此,也真是一桩天下奇闻了。〞文中披露的一些片段,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更真实的陈光标。


以下内容节选自李宾文章


质疑陈光标之三:央视背书,陈光标雇水军骂报社


到底是因为陈光标动用了什么资源得以和央视媾合,还是央视基于陈是其捧出来的典型而产生的〝护短〞表现,我们不得而知。


我注意到,在前两期文章发布后,一些持反对意见网友的评论观点和两年前我们那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刊发之后如出一辙。仍然是类似〝就算陈光标慈善数额造假,他毕竟是捐了些真金白银,捐的没他多的人就没资格质疑他。〞这样的论调。


其实我很奇怪这样的论证逻辑是从何而来?就因为他捐了些钱,外界和媒体就不能质疑?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推演,既然只要捐些钱做些慈善就不应该被质疑,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靠吹牛和信口开河做慈善家了,反正也不用受到指责,还可以收获名利,这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中国慈善事业?中国红十字协会和其他官办慈善组织已经那么不被公众信任,我们难道希望民间的慈善也是这个污秽不堪的样子?更何况,故事进展还没到高潮呢,你们怎么知道我后面没有更劲爆的内容颠覆你们的武断结论呢?还是耐心点看完吧。


言归正传,继续讲述报道刊登之后的故事。



我得承认,在2011年4月23日,我们那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出街之后,事情的走向就有了它自己的逻辑。尤其在陈光标高调回应之后,他和我报报道之间的矛盾冲突本身就成为了新闻。在我已经近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里,这样类似〝炒房炒成了房东〞的事情应该是第一次遇到。


从4月25日那个周一开始,方辉和叶文添就开始频频接到各个媒体记者打来的电话,他们不断向这些同行们解答着关于此次报道的相关问题 。媒体中最活跃的要算央视了,先后有三、四个栏目给他们二位电话,要求录制节目。他们也都尽可能积极地配合了采访。


但也正是央视明显倾向陈光标的关注和报道,使这个事件不断升温和走样。后来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央视的报道基调有上面的授意,到底是因为陈光标动用了什么资源得以和央视联合(鉴于他当年〝全国道德模范〞的称号是中央文明办授予的,他似乎有能力申请到某些方面的保护),还是央视基于陈是其捧出来的典型而产生的〝护短〞表现,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让我们感觉到,陈光标在利用现行体制弊端绑架媒体,影响舆论方面有着十分高超的本领。


当然,这些在最初方辉和叶文添接受采访的时候是不知晓的。那个名叫张泉灵的主持人之前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宣称:〝对陈光标的报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导演打架、不揣测人心,只尽最大可能还原真实。今天,陈光标同意接受当面的采访,并带来各种证明他确有捐款的发票。我们也应继续采访叶文添,请他对这些证据提出意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受捐单位落实,证明这些钱物的到账情况。〞许是有网友希望央视进行调查报道,所以她让大家〝再等等。〞


但是等到4月25日《东方时空》播出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她这些说辞有多么可笑。整个报道给了陈光标充分的表演空间,而对于本报记者所质疑的多笔捐赠均答非所问,拿不出有效证据。还煞有介事拿出一大本厚厚的记录来证明自己累计捐赠已经超过14亿元。而对于本报记者的采访则基本没用。


对于我们质疑的家乡捐赠项目受益者实为陈光标家族的内容,央视则请出了当地的镇委书记〝以正视听〞,而且是电话采访,这位书记称,〝这些项目是慈善捐赠项目,都免费向当地老百姓开放。〞



可能普通的老百姓不会去留意新闻业务本身的问题,但是作为媒体同行,对央视的新闻操守和业务水平则是一目了然。首先,如果要调查陈光标的捐赠是否到位,难道不用去各个受捐单位和地方查证,仅仅采访陈光标本人,让他拿着一些证书和奖状以及自己整理的记录就可以?况且,那些所谓的材料跟我们所质疑的项目往往风马牛不相及(鉴于这篇回顾性文字的性质,我不能一一列举那些项目)。其次,要调查陈光标之前宣称对老家的两个捐赠项目的虚实,竟然可以靠一通打给镇党委书记的电话解决,当地的老百姓一个都没采访,这样的采访难道能够得到事实?


但就是凭这些调查和采访,主持人张宇就义正词严地宣称:〝我们对《中国经营报》质疑的捐赠项目一笔一笔进行了核实,除了900多万元没有查实外,其他都已经到位。〞而其请来的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希望把板子打到不透明的慈善制度上,说了一些模稜两可的话。


更主要的,央视还只是对一些捐赠项目进行了采访,而对于我们所质疑的陈光标的捐款来源问题则只字未提,要为他洗白的话,起码也应该去调取一下其江苏黄埔公司的工商资料嘛,看看他的营业额是不是过百亿。


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是分不同层次和等级的,一个远离的事实可以得出和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好比和新浪微博的差别。现在的中国人还有多少会相信新闻联播的报道呢?但是那些新闻里出现的事实表面上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被人做了伪装而已。


作为中国最庞大臃肿的传媒机构,央视在新闻业务和新闻伦理方面很多时候近乎一个笑话。近期就有好多例子,比如,它会打着维护中国消费者权益的名义,去玩儿命批评星巴克咖啡定价过高,它得出的人家定价高的推论逻辑,能让懂一点市场经济常识 的人们笑的满地找牙——不计算人工成本,不计算地段房租,不考虑供求关系,它甚至都不知道市场经济讲求的是买卖自愿。它还会在搞不清楚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基本常识情况下,轻率地抛出一个众多房地产名企欠缴数百亿税款的无知结论,惹得一身嘲笑,惹得众多房地产老板要起诉它。


它永远把喉舌和传声筒的角色置于首位,所以他们习惯给事实穿上各种衣服,还往往是厚衣服,一点真正的皮肉都不漏。


说的有点远了,回到上面提到的那期《东方时空》和陈光标。



最让我们感到崩溃的是,陈光标在镜头前对自己曾经主动发布2010年慈善成绩单一事竟然矢口否认、死不认账。宣称:〝我从来没有向媒体主动提供过2010年的慈善成绩单,也没有媒体向我核实过。〞


天哪!这个所谓〝首善〞简直让人抓狂。


由于我们的报道是以其公布的2010年成绩单为由头和基础的,现在他否认,无疑使得我们的报道基础遭遇挑战。但不争的事实是,当初人民网和《公益时报》发布的成绩单内容完全一样,而且有他的亲口题记:〝我公布自己一年的慈善事业及环保产业成绩单,既是对人民的汇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它会鞭策我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而我们也已经采访证实,成绩单本身确是陈光标本人提供的。


非但如此,在两家媒体为其发布了成绩单之后,十多家地方媒体均在2011年1月12日同时刊发了内容相同的〝成绩单〞,而且陈光标当时在一辆自行车上大秀优美身姿的照片被清晰地印在各个报纸的版面上。


节目播完,当晚仍在编辑部加班的领导和同事愤慨不已,大家决定,连夜撰写回应文字,不能让这样一个弥天大谎就在央视的精心庇护下被再次掩盖起来。


回应的文字必须字斟句酌,从初稿到最终版本经过了几轮的修改,以至于最晚的领导和同事忙到了凌晨3点多。


当时我已经在经营报工作3年多,和同事们在报社旁边的马伊塔克酒店吃过无数次的饭,但却从来不知道它的客房怎么样。拜陈光标所赐,由于4月25日要连夜加班撰写回应文章,领导决定为我们几个离家比较远的同事在马伊塔克开几个房间,以便忙完之后休息。而且这一住就是两天,这也算是在北京感受了一把出差熬夜的感觉。


为了对比方便,我们将我报质疑的捐款条目和陈光标的回应逐一比对,制作了一个表格,以揭示陈光标的各个漏洞。并说明本报将继续深入调查。我十分同意当时回应文章里的一句话:〝诚信有瑕疵,善的根基就不稳。〞虽然通过后来的调查证明,陈光标的慈善所涉及的远不仅仅是〝不诚信〞那么简单。


不出所料,第二天的各大媒体、网站 ,均纷纷关注了我报的回应,我们作为媒体又一次成为了新闻本身。



但随即另一个始料不及的情况发生了。


4月26日,我在马伊塔克酒店房间舒适的床上一直睡到将近9点,洗漱完毕到楼下餐厅吃完早饭,然后回到编辑部。


此时的编辑部已经相当热闹,电话响个不停,前台、编务、编辑、主编,同事们在轮流接听。原来从早晨上班开始,报社的公开电话就被打爆了,而内容几乎清一色的是责难和谩骂,刚开始大家不明所以,还耐心地进行解释,然后就发现,对方根本就是来故意谩骂的,只能放弃相关解释,义正词严地正告对方或者直接挂掉。


我所接过的一个电话里,那个家伙上来就说:〝你们报纸什么**玩意,凭什么质疑陈光标,***〞带有生殖器的脏字接连不断,我只能回敬他一句:〝请先把嘴洗干净〞,然后粗暴地挂掉电话。


到后来,我们终于明白这些电话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地到来。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水军〞,他们不光在网路空间里制造大量的谩骂垃圾和言论烟雾,还把这种习性延伸应用到了现实中。


我们的前台接待曾经接到一个家伙的谩骂电话,上来就是劈头盖脸骂一通,我们的小姑娘很耐心听他骂完,然后对方终于忍不住说:〝你还真有耐心,其实我们也是受人之托,收了钱帮人办事而已。〞这个段子一度在编辑部流传,也让我们更加自信的面对所有谩骂电话。


一个顶着全国道德模范名号的人不惜动用如此手段来对待质疑他的媒体。这正说明,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果不其然,几天之后,谩骂的电话就如潮水一样退去了。


对于正式出刊的纸质周报,我们随即策划了一个大体量的专题,一来证实陈光标不承认〝2010年成绩单〞系他亲自提供给媒体,二来希望将话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引向我国现行慈善制度体制的不完善和现代慈善制度的要求上来。8个版的专题动用了报社十几位记者通力合作,这在中国经营报的历史 上并不多见,至少在我所在的几年里没有出现过。


就这样,原本是留作资料的一些前期采访资料成为了我们第二期专题报道的一部分,我们将其进行了再次的调查核实,发布成绩单的十几家媒体一家没漏,除了拒绝回应的,绝大部分都承认成绩单是陈光标主动提供给他们发布的,且都是走的广告经营部门,也就是说,陈光标不惜花费巨额成本把这个成绩单宣传的天下皆知。


另外,比证明成绩单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决定继续调查陈光标的捐款来源和〝慈善事业〞的具体运作方式。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ntdnews/20140109/220066.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