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同时,受地方债务、资本市场流动性紧张、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泡沫等的影响而陷入重重危机之中。面对如此困境,中共体制内高官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现行政策已经难以为继,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体制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桎梏。
中共财长发文:目前中国经济难以为继
中共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日前在中共党刊《求是》刊文称,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四高四低”特征,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与“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这种经济模式发展至今,矛盾多,运行风险加大,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
文章 中分别列举了“四高四低”的一些具体的数据,例如:中国单位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土地利用率的不断下降,城市用地单位产出率上海只相当于纽约的1/29、香港的1/14;就业者人均创造GDP仅为美国的21%、日本的32%等。
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大量资源无效或错配导致产能过剩严重。不但在钢铁、平板玻璃、造船等传统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在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生产能力的闲置。如中国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达到35GW,占全球产能的60%;风电设备产能30GW—35GW,其闲置都在40%以上。
王保安坦言,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济依然在增长,主要靠的是庞大的储蓄和高投资率在勉强支撑。
据测算,目前中国GDP每增长1美元,约需投资5美元的极低投资回报率;中国平均投资率达到近50%,有些省份甚至达到80%。王保安明确提出,这种靠投资支撑的增长已难以为继。
“体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 桎梏
文章中还说:“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这块中国制造业的标签,至今仍未能摘除,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呈矮化态势,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附加值的高低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时,这种现象也体现在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上:在出口产品中,中低科技含量产品比重较大,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材料、高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 、集成电路芯片、汽车制造关键设备等高科技含量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这种“两头在外”的结构加大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不仅使得中国的外贸质量低,而且出口的中低附加值产品,还隐形承担了社保、资源、环境等巨额成本。
同时,中国的企业缺乏研发投入积极性,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仅为27.6%,其中不少还是部门“指定”而挂牌的。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
王保安还表示,以往中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 的决策作用严重干扰,甚至扭曲市场的决策机制——价格,从而导致资源错配等问题 的出现。
同时,科教体制改革的滞后不仅造成了教育科技资源的错配与浪费,而且使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缺乏人才的支撑。
王保安表示,鱼塘中一条鱼死了,这是偶然事件;倘若多数鱼死了,说明是水的问题。同理,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愿,说明中国经济环境、经济体制和产业政策存在问题。
中国经济“自行车”就要撞墙了
12月30日,中共审计局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20.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10.8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在2年半时间增加七成,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县的负债率超过100%,面临破产;同时,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约2.38万亿元。
野川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志威曾在10月底表示,根据野川证券所收集的数据及精确计算方式,中国地方债违约率已经达到了53%,地方债务遇上“冷经济”,或将引爆危机。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今年7月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文章时,将中国经济比如为一架自行车,不前行就会倒下。而现在这中国“自行车”正冲向一堵由“中国农村劳动力耗尽而形成的”墙。
著名经济学家简天伦进一步对克鲁格曼的妙喻阐释说:“骑过单车的人都知道,往前走可以,但要是停下来,没有人推,没有人扶的话单车一定会倒下。速度越快,单车越稳;而放慢速度骑,对控制单车的人技术要求越高,越容易摔倒。这就是为什么克鲁格曼把中国经济形象地比喻成单车,慢下来危险,停下来就会倒了。”
而且简天伦认为,不仅仅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耗尽会形成一堵墙。实际上,下岗工人、城市拆迁 户、中共执政60多年历次政治运动造成的冤假错案、腐败、司法不公、新闻不透明、少数民族问题、宗教信仰问题……这些中共自己建起的一堵堵墙,都令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下的中国政权危如累卵。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大纪元
本文标签:《求是》, 中共, 中共政府, 中国政权, 党, 大纪元, 拆迁, 改革, 政府, 政权, 政治, 方政, 日本, 纽约, 纽约时报, 美国, 腐败, 香港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djynews/20140102/217484.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