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北京故宫百吨巨石搬运之谜


1945年10月10日,双十国庆节,侵华日军在北平故宫前投降,中华民国首任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北平十余万民众观礼。(合成图片


免翻 墙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2013年11月17日讯】大陆 媒体日前披露,北京故宫多达数万块巨石在古代被搬运之谜:在冬季用热水润滑冰面 ,形成“冰道+水膜”,仅需要46人便可移动123吨、9.3米长的巨石。

“冰道+水膜” 故宫巨石搬运之谜




北京故宫巨石。(网络图片)

北京故宫使用的巨石据说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上面雕九条游龙的重约300吨的大石雕。不过直到16世纪末的车辆只能运输最重约95吨的东西,所以百吨以上的巨石是如何搬运70公里的?


明代的文献记载表明,车辆和旱船在建造紫禁城运 输大石过程中都曾被使用过。 最新研究认为,工人在人造路径上每隔500米挖掘小型水井,便于冬季抽取井水倾倒在冰面上。


600年前中国 北京的冬季气温较低,足以在道路上结成冰,但是寒冰并不能成为良好润滑层,在冰层上倾倒足够的热水,才能帮助工人更容易在道路上滑动雪橇。


别小看这层“水膜”,它的作用相当于润滑剂,使得旱船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骤然减小。实验表明,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动摩擦系数仅0.03,而普通 冰面是0.22。工程师计算显示,在不使用热水的冰面上,一块重123吨、9.3米长的巨石需要338人拉动,但是使用热水润滑冰面道路,仅需要46人便 能将同样重量的巨石移动。


明成祖下令营建“紫禁城”


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开始重建紫禁城在明清战争中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故宫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称为“紫禁城”,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据传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宫)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


1945年 日军北平故宫投降



1945年10月10日,侵华日军在北平故宫投降。这次北平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5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盛大隆重的,远远超过9月9日在南京中国陆军总部礼堂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代表中国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北平十万余民众与美军司令罗基少将、华顿参谋长以及苏、英、法、代表观礼。


北平十万余民众在观礼现场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这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 上最伟大与荣耀的时刻。


(视频:1945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双十国庆日,日军在北平故宫投降: 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长、抗日持久战最高战略制定者、国军多场重大战役策划部署指挥者白崇禧上将亲临现场监督,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代表中国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北平十万余民众与美、苏、英、法代表观礼,激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胜利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视频:
不朽的光荣—— 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 : 1945年8月,蒋中正领导的中华民国,历时14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战,采用白崇禧上将率先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迎来了近代历史 上最伟大与荣耀的时刻。)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1117/201295.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