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翻墙 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红卫兵道歉促“文革”再反思
自《炎黄春秋 》杂志今年第6期刊登“文革”时期一个红卫兵的道歉广告以来,《南方周末》、《潇湘晨报》、《新京报》等媒体先后刊发红卫兵的忏悔故事。
8月7日出版的《新京报》讲述了一个女人 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197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表达了批评毛泽东、支持刘少奇 的意见,被丈夫张月升和儿子张红兵举报 ,两个月后被枪决。
张红兵回忆说,他和父亲在举报说,就知道母亲将被枪毙。他眼睁睁看着"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地上。然后大家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但他当时并不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我们的政治表现经得起考验"。
直到中共批判"四人帮"之后,张红兵才直到自己错了,开始了内心的痛苦挣扎,最近决定公开忏悔。
今年第6期的《炎黄春秋》杂志刊发的一则"郑重道歉"广告,"文革"中的红卫兵刘伯勤通过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他在道歉广告中说,"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6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登文章 《我也来道个歉》,作者宋继超为河北邯郸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称读了刘伯勤的道歉广告后百感交集,也想道个歉,"跟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郭楷说声对不起"。他在1966年 揭发郭楷老师的"反动言论",导致其遭受批斗,备受磨难,未满60岁就离世了。
7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再次报道,北京文化研究者王克明历时5年,遍访民间,搜寻了一份"文革"忏悔者的名单,共计32人。这些昔日的作恶者选择 写下罪行,准备结集出版,以寻求宽恕。
7月27日出版的《潇湘晨报》报道,湖南退休教师温庆福登报就"文革"中参与 批斗同事致歉。今年已经87岁的张琼英,曾是益阳市三中教师,"文革"中受到抓捕和批斗,温庆福是参与者之一。
张红兵因母亲在家中表达了批评毛泽东、支持刘少奇的意见而告发她,母亲两个月后被枪决
反思"文革",前进还是后退?
历史 学者、《炎黄春秋》编委雷颐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文革"是中国 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中共在历史文件中已予以否定。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中国社会对"文革"有过一阵反思,但是还没有深入即被中止。现在研究"文革"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关书籍必须报批才能出版。这导致人们对"文革"逐渐淡忘,有些年轻人不知道历史真相 。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正式否定文化大革命,将文革定性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动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是,官方一直压制对于"文革"的深入反思。雷颐说,官方否定"文革",是希望大家忘掉历史,不再计较,"往前看",只是抽象地反思,具体的罪恶很难说出。
雷颐说,很多人写"文革"回忆,不是为了忏悔,而是为自己辩解。因此这些个人忏悔很有意义。它们和制度反思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他希望能通过个人忏悔激发集体反思。
2013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习近平对毛泽东时期的肯定,被外界质疑为"文革"翻案。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批评说,"新领导人肯定前三十年,对整个国家存在危险,因为当前中共对毛时代的错误反省不够,毛时代的种种错误至今没有公开披露检讨","'文革'从来没有结束过,不仅在重庆重演,目前社会很多做法也都是沿袭文革做法,比如人治、发文件治理、个人崇拜等"。
红卫兵的忏悔故事在中国网络上激起很大的反响。作家章诒和 对此现象的评论被多次引用:"这种对生身父母的无情与绝决,对政治、对政治运动的向往与狂热,都是毛泽东以革命的名义捉弄孩子,扭折天性的结果。"
有人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网民"咖啡甜甜的"说:"是谁把好好的人变成了畜牲不如的东西?文革当然是一个因素,但仅仅是文革吗?即使文革前流行的革命价值观,从本质上,都是反人性 的"。
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肯定"文革"的声音。一个叫"帅哥叮当当"的人在新浪微博发表了很多评论,认为"文革"被人歪曲了,事实是那时候老百姓日子很好过,当官的受到监督,都很客气。方忠谋错在"介入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恩怨,我不表同情"。
雷颐认为,在反思"文革"的问题上,中国面临往前走还是向后退的问题。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 阿波罗网来源:DW
本文标签:中共, 中国改革, 习近平, 党, 刘少奇, 南方周末, 德国, 德国之声, 改革, 改革开放, 政治, 文化大革命, 新京报, 毛泽东, 潇湘晨报, 真相, 翻墙, 胡星斗, 访民, 阿波罗网, 集体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nnews/aboluonews/20130810/161874.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