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日前报导,温州银行和企业的关系目前非常紧张。企业陷于融资难的困境,而银行却在企业缺钱时抽贷,加剧了温州民间借贷的危机。
银行抽贷加剧民间借贷危机
陆媒《法治周末》9月17报导,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透露,目前温州银行和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张。
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共政府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的措施。
那时,银行有大批贷款要放出去,各级银行都有放贷任务。2009年,温州地区的商业银行都是找上门求企业贷款。
黄发静说,当时不需要贷款的企业或者根本没有贷款资格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贷款。银行为了扩大放贷规模,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贷款方式开始盛行。
黄发静表示,当时为了拿到更多贷款,温州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在担保关系中。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银行总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贷款。一旦出现宏观调控、银根紧缩,银行又拚命地抽贷、限贷、压贷。企业投资往往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而银行收贷又不能容忍企业分期还,总是逼着一次性还清。一些实力差一点的企业,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
黄发静坦言,做实体很难赚钱,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人民币汇率提高,许多温州老板就把实体经济作为融资的工具,把贷来的资金投入到资本高度集中的行业进行资本运作,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煤矿、房地产、股市、期货等。
在2010年下半年,大陆经济政策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前投入到房地产、煤矿的钱由于房地产、煤炭行业走下坡路,基本上都拿不回来了,从而导致了这些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
黄发静认为,2011年民间借贷崩盘之前,银行的猛烈抽贷加剧民间借贷危机。2011年以来,温州的整个信用体系已处于崩塌状态。企业不相信银行,银行也不相信企业,企业之间也没有信任。
楼市危机造成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陆媒《经济参考报》5月30日报导,温州企业互保体系出现危机,信用体系近乎崩溃 。
报导认为,表面看,温州企业资金链危机主要是因为企业之间互保风险快速扩散,加上银行停贷使企业资金进一步恶化,实际上,这是一场房地产危机。
据中共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7月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温州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 了房地产投资,规模高达1100亿元;大约40%的民间借贷资金没有进入生产领域。
2011年年初,本属三线城市的温州房价超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形成了巨大的价格泡沫。
温州房地产市场的急剧调整,引爆了民间借贷危机。2011年一季度,温州房地产市场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下降。温州房价回落逐步影响并使部份企业主资产负债表状况恶化。2011年4月以来,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有90多家企业主 “跑路”,关停倒闭企业从个别现象向群体蔓延,引发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特别是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业主负债“跑路”。
企业主加快套现房产还债的行为,加快温州房价回落,从而形成螺旋式传导链条,使得风险继续扩散发酵,导致银行坏账急剧增加。截至2014年 3月末,温州市银行坏账率高达4.53%。
责任编辑:姜斌
本文标签:业主, 中共, 中共政府, 政府, 法治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tmuvz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