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 大陆刚性兑付生变

大陆直连看禁闻:https://bit.ly/jinews



3月15日,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将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图为2015年3月5日,和李克强(右)在上。(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3月15日,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将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有金融界人士表示,这是中共首次明确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是要逐步打破刚性兑付。有金融界人士担心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最终可能会出现蔓延的态势。


中共打破刚性兑付或使违约潮蔓延


据财新网报导,3月15日,李克强在北京中共两会上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将“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李克强称,这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也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对此表示,这是中共第一次明确表态,说明要逐步打破刚性兑付,个案性的违约事件将会越来越多。


另据澎湃新闻报导,管清友表示,如此一来利率惨了,如果个案真的发生利率会短期上行,央行定向宽松力度将加大。今年中共中央可能继续允许汇率适度贬值。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防范风险仍是底线,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最终可能会出现蔓延的态势。


信贷违约或爆发民众上访潮


在大陆,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实际上是信托行业的“潜规则”,即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和预期收益;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


而刚性兑付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国信托业的“非理性繁荣”。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信托产品保底的同时又有高收益,这等于是低风险的高息存款,刚性兑付暴露了中国信托行业的畸形发展,但随着潜在风险的不断积累,“泡沫”终究会破裂。


但中国的信托产品存在中国的特性,即信托基金的风险与其背景密切相关。瑞士信贷集团认为中国90%的信托基金都有大型国企或地方政府作为其背景。出于社会稳定或声誉的考虑,当这些信托基金出现偿付危机,母公司往往会动用其信贷额度或自身资本金进行救助。


《华尔街日报》曾报导,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中共当局承受不起信贷违约这样的事情发生。投资者在街上的抗议已经足够糟糕。但是最具破坏性的将是投资人对于隐性政府担保丧失信心之后的连锁效应,突然之间,许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为信贷支付更大成本或者可能完全无法借到钱。


大陆信用违约常发 投资者对信托产品信心大失


2014年,大陆不断曝出信托兑付风险甚至违约事件,导致相当一部份投资者对信托产品信心大失,开始撤离,信托产品的吸引力也在明显下降。中共官媒引用北京国际信托总经理王晓龙的话说,2014年是中国的信用违约元年,陆续曝出了一系列违约事件,这包括了各个金融种类,信用违约已变成了常态。


2014年陆续发生多起信托违约事件包括:吉林信托投资于山西联盛集团的10亿元信托产品逾期;华润信托稳益系列集合信托产品被曝出本金大幅亏损;中诚信托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集合信托产品7月底到期无法兑付,后宣布延期。


面对这一系列的违约事件,投资者对信托投资信心大失。尤其是在“诚至金开1号”在利息上打破了“刚性兑付”后,接着“诚至金开2号”再次在产品时间上打破“刚性兑付”,令投资者心灰意冷。陆媒报导,多位投资者表示,以后不会轻易投资在信托产品上了,因风险太大,没有了“刚性兑付”一说,还是远离信托产品比较安全。


引述经济学家的观点:中国需要让陷入麻烦的信托产品投资人遭遇损失,以展示投资的真实风险。但是中共当局承受不起违约的冲击,屡屡救助濒临违约的信托产品,这将制造一个庞大的道德风险。


2015或是地方债违约年


据中共当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共地方债已从2010年底的10.7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013年6月底的17.9万亿元人民币。


2014年12月14日,中共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三亚说,大陆各地政府的地方债上报的数字只有20%或30%,最多的也不超过50%。


2014年8月初,中共人大常委尹中卿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地方债的实际规模很可能超过30万亿元,地方政府除了显性债务外,还存在着较多隐性债务。尹中卿表示,目前地方债务已经进入集中兑付期,成为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的重要隐患。


中共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很大一部份是卖地收入,即所谓的“土地财政”,德意志银行表示,大陆卖地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到地方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的35%和23%。德银预计,中共2015年土地收入将同比下降20%,这一数据将是除1994年税收改革年以外,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地方及国家性的财政收入将出现同比下降。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沈建光则认为,如果2015年财税改革使地方融资平台能力下降,城投债发行门槛进一步提高,鉴于2015年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不容乐观,加上大规模到期债务,预计地方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都将大幅提高。


来源: 责任编辑:刘晓真



本文标签:, , , ,







via 中国禁闻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x7zUiu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