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星期日

跟着死人探险 余华《第七天》讲鬼故事影射当下


点此看大图片》刊发了对该小说的评论,认为这部小说用了特别的手法揭开了充斥的中国社会濒临精神破产的现状,这是在被管制的中国新闻媒体所无法呈现的。(图片)

中国作家余华去年推出长篇小说《第七天》在大陆获得两极化的评价,不过其译版在海外 颇得好评。《第七天》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了对该小说的评论,认为这部小说用了特别的手法揭开了腐败充斥的中国社会濒临精神破产的现状,这是在被管制的中国新闻 媒体所无法呈现的。


《第七天》用鬼故事影射当下中国社会脏乱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第七天》的开篇。全书七章13万字。《第七天》中的〝我〞——主人公杨飞在餐馆吃饭意外死亡后,奔赴火葬场听到和看到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包含了这些内容:墓地与殡仪馆火化等级分明,贫富之间有着明确的界线;强制拆迁,导致悲剧不断;商场大火,死亡惨重,官方在死亡人数上大作手脚;医院将死婴做医疗垃圾处理,引来舆论哗然;城市中有一个群体以租住地下室生活,被称为鼠族;一杀人犯已被枪毙,被杀者却忽然出现,冤假错案即使纠正也不能使人死而复生了;一青年有冤屈,问题 不得解决,怒而杀警察泄愤;打工者为给女友买墓地,甘愿在黑市卖肾换钱,自己亦伤重死去等。这些残酷社会现实,会让读者意味是看到了这两年微博上的〝新闻串串烧〞。小说里的鬼的叙述渗透了当代中国的脏和乱,正如其中一个鬼所感叹的,〝死也死不起啊!〞


华尔街日报:《第七天》直斥中国社会


《华尔街日报》3月26日以《有中国特色的死亡》(De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为题发表评论。


评论描述书中的一个早期场景之一:杨飞前往殡仪馆,在那里死者们排队拿号等待火化。富有的男女穿着精致长袍坐在扶手椅当中等待,而穷人只好坐在塑料座椅上。然而,这一等级结构在市长到来时被颠覆了——市长在与一名妓女淫乱时暴毙,他在一间VIP豪华套间里等待火化。杨飞评论说,〝豪华贵宾室镇住了沙发贵宾区,金钱在权力面前自惭形秽。〞


最令人不适的故事来自李月珍,她在二十七名死婴的陪伴下前往了〝死无葬身之地〞。在她被车撞死的几天前,她刚刚帮助揭发了一起当地医院的丑闻,二十七名胎儿在计划生育政策下被流产,然后被作为〝医疗垃圾〞丢在河里。


评论说,这部小说集中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它们反映了这个活人的世界。评论认为,《第七天》揭开了腐败充斥的中国社会濒临精神破产的现状,而这是遭到管制的新闻媒体所无法呈现的。


评论称赞,余华在审查越来越严厉的中国,余华没有去对此指手画脚,但却用了一种讲述当代现实的别样方式,让读者所读到的人物已经足以描绘出一个濒于精神破产边缘的社会,一个充斥着腐败的国家。


余华:与中国现实相比小说的荒诞小巫见大巫


《第七天》被认为是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余华说,他〝写下中国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因为中国的疼痛,也是我个人的疼痛〞。


余华还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1960年4月出生的余华,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曾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via 中国禁闻网 » 中国禁闻 http://ift.tt/1IdmO3B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