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李克强硬推也无解的六大难题(一)


三中全会日渐逼近,面对死局一盘的中国 经济危机,仍试图振作推行经济改革。(Getty Images)


免翻 墙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大纪元2013年11月03日讯】(350期,记者任义、王东东报导)三中全会日渐逼近,面对死局一盘的中国经济危机,李克强仍试图振作推行经济改革。不过,即使李面对利益团体的反扑与阻挠如何地咬定“壮士断腕”般强硬推行经济政策,但摆在眼下的六大难题,世上最好的经济学家怕也无解。深陷进退两难泥沼的李克强,面临的绝境可想而知。

中共预定18届三中全会11月将在北京召开,阵营将推出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施政纲领。尽管传言不断,但官方至今没有就具体实施哪些变革、推出哪些政策给出明确的放风,令局势突显迷离。


不过《新纪元》在9月26日出刊的345期独家爆料了三中全会的改革内容,从目前局势看,李克强想进行经济改革,正在遭遇巨大难题。然而种种迹象也表明,尽管阻力重重,但李克强依然强硬地往前推进。


这个由李克强挑头、、汪洋具体负责、刘鹏等人参与 策划的15万字改革措施,浓缩到3万字下发省级吹风讨论时,当场就有一名中部省分的省长公开反对、甚至提出辞职威胁,在多次反覆修改后,这个被李克强咬定哪怕“壮士断腕”也要全力推动的改革措施,依旧遭遇各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利益集团与李克强的改革派互不相让,前者不惜搞出股灾来警告习李阵营,后者哪怕闹钱荒也要警告金融业巨头、哪怕让自贸区这个“李克强的孩子”“早产”,也要强行把孩子生出来,而不能让孩子“胎死腹中”,由此可见双方争夺十分激烈。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利益集团与李克强的改革派互不相让。(Getty Images)

在独家报导中,《新纪元》介绍了在经济领域,李克强主要准备做三件事:一是减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行为。二是土地确权,允许农村集体 土地进入市场流转,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利益。三是调整税制,取消乡、县两级财政,由现在的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财为三级财政,放权地方政府自主事权,允许地方开征遗产税和房地产税,补充地方收入。


据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分析,这是“最近40年以来最大的”“极具突破性”的动作,引发最大争议也是必然的。


李克强的六大经济难题


据专家分析,李克强的上述改革措施在六大方面遭遇严重困难,可以说基本上根本无法实现的。


一、经济结构调整上:中共已陷投资冲动怪圈:最近30年,为了提高GDP以创造政绩,中共地方政府有了增加投资、扩大信贷的强烈冲动,于是一窝蜂似地开发与建设,结果是经济虽然上去了,通货膨胀随之而来,致使物价上涨太快。为了平息民怨,中共当局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通过紧缩财政和信贷使经济增速放慢,但这又引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债务规模扩大,因此地方再一次呼吁增加投资。如此循环反覆,结果造成经济带出现大起大落、大升大降的现象,这就是投资冲动的怪圈。




中国近30年来,为提高GDP以创造政绩,中共地方政府一窝蜂似地开发与建设,结果通货膨胀,以致使物价上涨太快,民怨四起。(AFP)

大陆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由于中共当局仍然掌握了太多的配置资源的权力,而阻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转型的障碍在于体制,消除这个体制性障碍,生存、增长才有保证。


二、宏观调控已导致经济运行偏离轨道:宏观经济调控相对于经济的自然发展,好比是外来的力量,应处于辅助的地位,但近几年来,中共宏观调控在实际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以大陆楼市为例,10年来中共出台43个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而房价却在10年上涨10倍。中国指数研究院10月1日发布百城房价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9月,中国100个城市房价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6个月环比上涨。北京、上海等10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8,179元/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3.87%。


三、金融改革:经层层阻拦难实施:7月19日,中共央行决定取消银行贷款利率下限。有人预测,在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上,李克强的改革提案可能会遭到“瘦身”,甚至完全不被提上议程。


比如9月29日挂牌成立的上海自贸区,本来是应对中共在10多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入关时作出了承诺,必须在2015年前在中国推行自由贸易,但即使在28平方公里的上海局部,李克强按照国际惯例推出的很多措施都夭折了。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0月3日评价自贸区就像一枚“潮湿的爆竹”,没有引起应有的鸣放效果。中共最高领导人没有一位在仪式上露面,而且各大最高监管机构似乎都回避了这个场合,使得先前一些传言显得更可信: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改革威胁到了它们的既有权威和势力范围。10月12日《华尔街日报》社论称,上海自贸区目前呈现一个混沌的局面,这反映了“中共内部对金融改革正在进行一场战争”,使得外界怀疑 三中全会能否推出任何改革方案。


但李克强的强硬也在此有所体现:哪怕做了一锅夹生饭,也要把生米做成熟饭,让反对者没有逆转的可能。而且除了上海的自贸区外,李克强还准备在天津搞自贸区,在浙江等地搞土地改革。


据《中国证券报》10月22日报导,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表示,新区已完成申报自贸区,获批的希望很大。这是天津方面首次披露自贸区申报进展。报导说,天津滨海新区原本2014年固定投资是人民币5000亿元,现在改成5700亿,主要推动海空港、综合交通、能源保障、资讯化四大类基础建设,并启动航运码头、轨道交通、清洁能源等项目。天津自贸区将对照自贸区的标准,探索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新区发展定位的产业,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2日的《中国证券报》还说,三中全会可能对土地改革做出总体布署,倾向于地方试点先行,可能朝“土地换股权”、土地流转信托等方面试点推进。浙江嘉善和杭州、广东南沙、安徽宿州等地有机会首批试点,这三省都是习李阵营的地盘,曾任浙江多年,主政的广东在汪洋清洗江派势力后已成为团派根据地,安徽则是胡锦涛祖籍、以及李克强和汪洋的故乡。习李在自己的地盘进行试点土地改革,释放信号意味强烈。


四、土地改革:土地确权是关键:李克强的博士导师、大陆著名经济学者厉以宁表示,土地确权是当前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之前由干部掌握、操作,跟广大农民没关系,确权最大的好处是财产有保障了。10月5日,中共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副司长冷宏志也宣称,今年将“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


然而一旦农民可以把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县市乡村干部原有的高度垄断被打破,房地产价格将由市场规律来发现。这恰恰是动了地方政府的“乳酪”,势必导致中共各地方政府激烈反对。


五、城镇化与户籍改革:牵扯特权阶级利益:李克强希望通过城镇化,既可以改善农民生活,又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并刺激私营领域的消费。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共国家发改委下属、负责起草城镇化方案的规画小组拿出的方案被其它中共部委和政府部门泼了冷水,这只是城镇化阻力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国已有2.6亿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如果让他们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的福利,债务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还将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由于中共地方政府向中央游说,而且户籍制度改革也牵动一些特权阶级的利益,因此改革计划可能最终被大打折扣。根据迄今为止发布的少量城镇化方案的细节,改革将从中小城市开始,而大城市数百万农民工的命运仍然不得而知。




根据迄今为止中共当局发布的少量城镇化方案的细节,改革将从中小城市开始,而大城市数百万农民工的命运仍然不得而知。(Getty Images)

六、财税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难平衡:由于层级太多,征税权和举债权高度集中。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姚阳表示,大家对财政改革寄予厚望,但他本人对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表示怀疑,因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很难平衡。


地方债引爆2014年危机?


三中全会提出要降低地方债务,不过大陆现在地方债务到底有多少,这被官方称为“国家机密”。从各方面传递出的信息来看,中共当局对真实的债务情况也心中无底,因为基层提供的统计数据,不但是骗老百姓,也是为了骗上级官员,官方公布的数据根本不科学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估计,目前地方债务“黑洞”已经突破20万亿元,并已处于失控状态。最新的渣打银行报告该债务规模达24万亿元,约占大陆GDP的四成,为2010年中共官方估算值的两倍,部分城商业银行可能会倒闭。


也有企业家称,地方财政没钱了,企业最痛苦,因为政府的工程还得接,哪怕垫付的工程款不知何时能收回;上门征税费更勤快了,得给;至于政府发布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只能眼馋,心知肚明,“看得见,摸不着”。10月3日,瑞信区首席经济师陶冬预期,大陆地方债务危机很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爆破。


三中全会希望能采取措施降低地方债务,但中共地方政府却挖空心思想“绑架”银行,从而获得更多贷款。很多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以投资拉动经济继而创造政绩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不过大多数的项目都属“政府点菜,银行买单”。地方政府拿到项目以后,一般都是先召集各家银行负责人来开会,询问能贷多少款。尽管银行极力想压缩平台贷款的规模,但是地方政府也是挖空心思跟分行进行较量,其中财政存款成了地方政府最为重要的筹码。


有的银行因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批权上收到了总行,分行把地方政府的贷款项目上报总行不获批准之后,分行就夹在总行和地方政府之间两边难做。地方埋怨不贷款,总行也会怪存款流失。有的银行因为不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当地的财政存款一夜之间就被取走了。在存款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对银行而言也很要命。一些地方的法人银行,特别是地方政府控股的城商行,股东是财政局,董事长、行长也是地方任命的官员,这些地方的平台贷款风险更高。


除了挖空心思套取银行贷款,赶在调控政策出台前疯狂卖地也是地方政府创收的重要财路。持续攀升的出让土地价格和规模也直接推高了房价,地王频频出现导致不断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


2013年以来,一线城市地王频出,地价不断攀升。进入9月后,广深两地土地价格继续上涨,“地王”神话不断上演。广州增城、萝岗、番禺等多个区域也涌现出了不少“日光”盘,一些楼盘开盘首日便被一抢而空。据《扬子晚报》报导,南京五家楼盘选在长假前一天晚上抢开,有的楼盘选房甚至持续到隔日凌晨。这五家抢开盘中有三家都直接“夜光”,另有一家售出八成以上。


中国指数研究院一份报告显示,“地王”的出现对房企、购房者以及地王周边区域的受访者心理都产生影响,导致房价短期上涨的预期更为强烈。中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9月25日在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默许甚至助推出现高价地,影响市场预期,抬升房价地价;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压力下,集中推出优质地块,忽视了有关均衡供地的要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放大了这些地块对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待续)


本文转自第350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栏目(2013/10/31)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 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禁闻 - 禁书网 » 中国禁闻 http://www.bannedbook.org/bnews/cbnews/20131104/196216.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